首页 >> 资讯列表 >>行业资讯 >> 舌尖上安全 真正看得见
详细内容

舌尖上安全 真正看得见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关系全国13亿多人“舌尖上的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14至2016年三年抽检结果显示,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样品抽检合格率稳中有升。其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抽检了25.7万批次食品样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6.8%。与2015年持平,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品种和指标,如乳制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小麦粉中的黄曲霉毒素B1、蛋制品中的苏丹红等,三年抽检样品均全部合格;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水果干制品中的菌落总数、餐饮自制发酵面制品中的甜蜜素等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

  抽检合格率的提高,得益于监管网络的全面覆盖。目前食药监总局已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监督抽检体系,同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风险预警防控,一系列新举措正不断织密舌尖上的安全网。

  2017年,食药监总局已实现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抽检信息的每周公开。目前,食药监总局对监管信息执行“五公开”,即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为提高监管专业性,让食品安全不再遭受标准缺失之痛,我国历时7年建立起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成了对5000项食品标准的清理整合,共审查修改1293项标准,发布122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工作已于2014年正式启动。目前国家食品安全示范试点城市已有67个。与创建前相比,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支持率达95%,食品安全满意度提升约10个百分点。

  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一层的大食代美食广场,一家小餐饮店“辣味友麻辣烫”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龙,店员李梅正忙得不亦乐乎。几平方米的店面里,餐饮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悬挂在明显位置,各色菜品整齐排列,服务员统一着装,佩戴帽子和口罩。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如果单独申请我们达不到办理餐饮许可证标准,顾客也少,还怕被查。”李梅告诉记者,现在有统一的加工间、洗菜间、消毒间和就餐场所,实现了“明厨亮灶”,来这里消费的顾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

  这一小餐饮门店里的变化得益于成都锦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探索建立的“小餐饮”档口式监管机制。记者了解到,为实现“小餐饮”从脏、乱、差到生产规范转变,成都市锦江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机制,提出了“档口式小餐饮”的监管思路,美食广场里所有的“小餐饮”店共用加工间、消毒间、就餐场所等,每个“小餐饮”档口只负责制作和售卖,把以前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小餐饮”纳入监管,探索出监管和规范发展相结合的新机制。

  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创新监管思路、扎牢监管篱笆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