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行业资讯 >> 洋快餐的非理性民族情怀&理性的商务决策
详细内容

洋快餐的非理性民族情怀&理性的商务决策

前段时间媒体比较热门的报道是关于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要离开中国的话题。但是大部分媒体人更注重吸引眼球的效果,所以大量引入马云逆袭等故事勾引读者阅读。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其实麦当劳、肯德基的决定是非常理性而又正确的决定。

洋快餐的非理性民族情怀&理性的商务决策

先看麦当劳。首先我们先搞明白麦当劳到底是干什么的企业?麦当劳不是靠卖汉堡赚钱,而主要是靠地产赚钱。简单地讲,就是以快餐吆喝以地产盈利的特许经营模式。麦当劳前总裁克罗克说:“如果我不做房地产,仅仅做快餐,麦当劳早就关门倒闭了。”

2015年麦当劳收入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

(1)卖汉堡收入

(2)加盟商收入

2015年麦当劳卖汉堡的收人164亿美元,但利润只有25亿美元。加盟商收入虽然89亿美元,而利润有74亿美元。换句话讲,通过赚加盟商的钱是卖汉堡的3倍。因此加盟商的收入才是麦当劳真正赚钱的方法。

那么麦当劳是如何通过加盟商赚取利润的呢?以美国为例,首先买下一块地,而且是市中心最好的地段。然后建一个麦当劳快餐店,60%买地建房,40%是租赁。签下20年长期租约,然后加码20%租给加盟商。如果房价上涨,租金也会增加。这就是麦当劳的运营模式。

在前段时间,麦当劳宣布要把20年的特许经营权,以20亿美元的价格卖掉。同时每年在收取3%-5%的权利金,有6家企业表示感兴趣。那么为什么麦当劳要把经营权卖掉呢?

麦当劳前高级副总裁赖胜林透露说:“由于麦当劳认为中国的商圈还在变化中,所以麦当劳不买地自建或者买入店铺,主要以租赁为主。”因此麦当劳目前在中国自有物业不到百分之十。在这点上是与在美国的打法大为不同的。

麦当劳的毛利润可以分为3部分:

(1)高增长地区(中、俄、韩、波兰等)占比11.7%

(2)发达地区(英、法、德、加拿大等)占比37.95%

(3)美国,占比50.4%

从毛利润来看,以中国为主的地区虽然是麦当劳销售额高增长的地区,但是创造的利润却是最低的。最高的是美国,其次是英国等发达地区。

以中国为主的地区虽然利润最低,但是卖的汉堡是最多的。这种高增长地区,一年卖出54亿美元的汉堡,而发达地区只卖出27亿美元的汉堡。美国也只卖出了42亿而已。在中国麦当劳的汉堡销售占世界44%,如此庞大的份额,却只赚到了11%的利润。

所以干脆卖给中国企业,一年可以收取3%-5%的权利金。大概是一年2亿美金,同时还有20亿元的转让费。平均算下来,麦当劳这种做法在中国什么都不用做,每年就能够拿到3亿美金以上的纯现金流。因此麦当劳的决定不但正确,而且理性。

洋快餐的非理性民族情怀&理性的商务决策

对于肯德基而言,并非是要离开中国,而是把中国的这块业务分拆出来。然后上市,卖出19.9%的股份。

肯德基在中国2011年-2012年销售额的比重,从44%上涨到51%。从2012年到2015年销售额比重基本不再增长。出现了增长停滞的情况。而在非中国地区,销售额的比重是下降的。

再看利润率,2011年-2015年肯德基在中国的利润率从16%下跌到了11%,而非中国地区利润率从16%上升到26%。从销售额和利润率可以看出,非中国地区销售额下降,利润反而上升了。非中国地区是非常具有增长潜力的地区。

所以,有增长潜力的地区留给自己,增长停滞利润下降的的地区脱手给别人,这是极为正确的决策。

肯德基与麦当劳运营方式本身是差不多的,都是靠租店铺盈利。而近几年中国租金不断上涨,利润不断下降。麦当劳选择了干脆脱手给别人自己负责收钱,而肯德基选择了尽快上市。

中国传媒历来有同情弱者、钦佩思想者的传统,对于强者,大多数畏而不敬。所以,对于在中国强势数十年的洋快餐,一有风吹草动,媒体人自然会想尽一起办法制造轰动。博取眼球,也是情理之中。抛开情感,只从数据上来看,洋快餐的决策是非常理性的。

一个地域范围内的行业是存在生命周期的,长期发展企业都会遇到类似的行业衰退。在此之前,2005年,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把IBM的PC业务,卖给了联想集团。虽然PC业务售出的价格只有12.5亿美元,而IBM当年的总收入高达900亿美元。但桌面电脑将越来越不重要,云计算的时代即将来临。取舍与更新是一家公司长期维持下去的必要条件。

此后,彭明盛专心花费了140亿美元,收购了超过20家提供各类“业务分析”服务的公司。经过近3年的摸索,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价值5000亿美元的市场:不仅为企业提供IT相关服务,而且进一步帮助企业改变商业流程,外包其核心业务以外的功能部门。

曾经拆分移动业务的摩托罗拉反而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了印度。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但那里的增长正在放缓。市场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印度目前增速最快,最近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

IBM与摩托罗拉也是如此,自己把重心转移到高增长潜力的市场,把增长停滞的市场脱手。这无关乎对错,而是对于趋势做出的合理决策。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曾说:“战略就是取舍,是选择做什么,选择不做什么。”

“一个企业要想形成强大的竞争,最首要的就是必须要在一个高成长性的行业里面。在成长性很高的行业中,只要能够顺势而为,将会势如破竹。而逆潮流将会寸步难行,即使自身更优秀,往往也无能为力。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