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山食记 | 带着海鲜下馆子台山都斛海鲜街不仅海鲜种类繁多,而且你买来海鲜,不用亲自烹饪,只需拿到附近菜馆,顷刻之间,便成了一道道多彩的美味。 菜市场是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地方。 有挎着小篮左顾右盼的主妇,有挑菜比挑女婿还认真的大妈,有逗鱼虾的小孩儿,还有和卖家耐心讨价还价的小媳妇儿。 当然,也有拿着收音机和马扎闲逛的老大爷,也有从逻辑角度和小贩争执的顾家男人——便宜点,卖家逻辑就是对的;反之,卖家将会遭受顾客对其最残酷的道德批判。总之,这是个很奇妙的地方。 人们彼此相爱,又彼此贬低;彼此信任,又彼此攻击。 在这里,你能听到世界上最卑微的话语:“算了,算了,回来吧,我不挣您钱,就当给您带一斤。” 在这里,你也能听到世界上最激昂的豪言:“好吧,冲您这识货的眼力见儿,我再送您一棵葱!” 滚滚红尘,众生喧哗,在这小小的菜市场里,每个人都仿佛站在显微镜下,个个瞧得真灼。 有的人从街头逛到街尾,不买一棵菜,却乐在其中,为的就是看这幅浮世绘。 若遇到吵架的,那可不得了,他也不为孰是孰非下定语,只是在旁乐滋滋地看,自己个儿也心知肚明,即便吵得再凶,一个蒜头就能摆平。 、 反正嘛,闲着也是闲着,不买菜,再看不到别人斗嘴,这一天真是白过啦。 台山的都斛海鲜市场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市井味儿浓厚,人情味儿也足。 进了市场,潮湿的腥气便迎面袭来,海带海菜、新鲜采摘的果蔬、五花大绑的螃蟹、吐着水泡的鱼、呼扇着贝壳的贝类、肥嫩水滑的生蚝…… 我虽然长得不帅,却还会被人招呼:“靓仔,买鱼嘢。” 这位大婶儿,冲您这份善意的谎言,给我来条鱼! 都斛海鲜市场有个“公平秤”,你若觉得斤两不够,可以拿到这个秤上校对一下。少了斤两,自然要回去理论,要是多了,您就回家偷着乐去吧。 台山人也很有幽默感。 一个抱孩子的小媳妇儿问老板,老板,你这虾,嫩不嫩?老板说,比你十八岁的时候还要嫩。 小媳妇顿时羞红面颊,便不再讨价还价,钱也付得痛快。 来这边买菜的,有直接拿回家的,也有拎着海鲜直接去菜馆的。 没错,海鲜市场紧挨着海鲜菜馆,你买来了海鲜,可直接下馆子让人加工成菜肴。 很多请客的人都是在市场买来海鲜,然后找家菜馆让人做,加工费也不贵,一盘鱼的加工费是十块,贝壳类的基本是五块。这类菜馆一般只提供酒水饮料,米饭和青菜。 陈士农就经营着这么一家餐馆,名字叫做“恒辉餐厅”。 餐馆的做菜厨师有两个,干杂活的有四个,他在此处开餐馆已有六年了。 夏天生意最好,到秋冬之际,会封海,海鲜供不上,客人也会少很多。 像这样紧邻着海鲜市场的餐馆有很多,人们自主选择性比较大,不过呢,经常来的客人大多与老板混得熟稔,海鲜口味又差不太多,只要不太挑剔,菜品基本都过得去。 客人拎着几大包塑料袋,直奔后厨,吩咐老板清蒸还是红烧,或者听从老板的建议,争取不白花买食材的钱。 杂工拿出鱼蟹扇贝,处理干净,送到大厨手里;大厨对此类食材的烹饪技法早已烂熟于心,三下五除二,只听得锅铲刮了几下锅,锅内又着了几次火,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就出来了。 清蒸的鲈鱼撒些熬的油汁,吃起来肥美劲道。 台山蟹的蟹黄居然呈红色,上菜时揭开了盖,宛如腌了数年的鸭蛋。取出了发红的蟹黄放进壳里,蟹黄发沙,鲜香十足,也不腻,没加太多的调料,只是清蒸撒些盐,美味便尽皆释放。 扇贝肉很劲道,酱水也熬得到位,吃起来肥嫩多汁,满口生香。 濑尿虾是道重头菜。此虾多肢,剥开表壳,内里的虾肉莹白如玉,蘸些酱油,口感极为舒适。虾肉有嚼劲,后味稍甜,吸一下虾头,汁水亦很有滋味。 吃完海鲜,盛些米饭,夹些青菜吃,清口舒爽。配上一道海菜汤,这顿饭堪称完美。 海鲜餐馆店铺很小,大都在店外设几张桌子摆些椅子。 食客们吃完饭,就坐在那里聊天,也没人催促他们离开。 晚间的海鲜市场,卖家和买家都回了家。 从外面望进去,市场里有些昏昧不清,疏落的灯火下,有的卖家还在收拾东西。 这边厢,餐馆老板顶住了盈门食客的浪潮,待潮水退去后,伙计们开始拾掇碗筷和菜碟。店铺老板则在店门口悠闲自在地抽起烟来。 烟气飘散,飘向沉静的苍穹,与这醉人的夜色,渐渐融为一体。 |